一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两压一降”中的信托行业规模和业绩进一步承压。
6月23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行业2022年一季度数据,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降至20.16万亿元。信托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均下降30%左右。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和晋予认为,一季度的数据回落与宏观经济下行、社会融资需求减弱、资本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信托资产规模行业分布仍不均衡,持续增长的整体基础尚不牢固。
业绩与资产规模双降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信托业虽然固有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均有同比提升,但信托资产规模和整体业绩均有回落。
具体来看,一季度信托行业固有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74%达到8687.46亿元,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4.16%达到7110.03亿元。
从固有资产运用方式来看,一季度信托业货币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了18.36%,但较去年同期仍同比增长12.02%,投资类资产(7033.12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80.96%。
虽然行业资本实力提升,但在社会融资需求不足与融资业务压降等影响下,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没有延续2021年末出现的回升态势,总规模同比、环比分别减少0.22万亿元、0.39万亿元,降至20.16万亿元,这一数据与2017年末的历史峰值相比下降了23.18%。
此前,我国信托行业经历了整整4年的调整,在2022年末出现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规模止跌、盈利回升。
和晋予认为,一季度的数据回落与宏观经济下行、社会融资需求减弱、资本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信托资产规模行业分布仍不均衡,持续增长的整体基础尚不牢固。
首先是宏观经济层面,可以明显看到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规模普遍下滑,三者合计减少了4100亿元,其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信托规模下降最为明显,达到1900亿元。
事实上,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信托规模自2019年就进入下滑通道,其中既受房住不炒、规范房地产融资、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等监管因素影响,也有开发商“违约潮”中信托公司的主动收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已经降至1.57万亿元,较2019年三季度末峰值减少约1.21万亿元,占比降至10.64%。
此外,受规范政府平台融资、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政策影响,资金信托投向基础产业的占比也逐年下降。叠加疫情影响,社会投融资需求减弱,今年一季度投向三大领域的资金普遍大幅下降。
其次是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了证券投资信托规模的增速,环比增速5.51%较前值9.80%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创业板指1季度分别下跌10.65%、18.44%和19.96%,3月末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资产净值较2021年末也平均下降超过10%。“一方面,由于证券投资产品的净值出现回撤,造成证券投资信托新发行的难度有所提升;同时,由于证券投资信托采用净值化管理,产品净值回撤对存量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也造成一定影响。”和晋予指出。
在盈利方面,一季度信托行业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收入均有将大幅度下滑,导致整体数据降幅较大。其中,经营收入为205.15亿元,同比下降28.25%;利润总额为123.84亿元,同比下降31.42%;人均净利润为42.72万元,同比下降29.50%。
从收入下滑原因来看,固有业务主要与资本市场调整导致投资收益下滑以及部分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有关,而信托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信托业务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资产规模整体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业务结构的调整。
“信托报酬率相对更高的基础产业、工商企业、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所下降,而信托报酬率相对较低的证券投资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持续提升,必然导致信托资产的年化平均报酬率水平整体下降。”和晋予指出,由于证券投资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以规模为基础、以管理费为主要信托报酬,且信托存续期限普遍较长,这种结构调整虽然短期带来业绩压力,但长期有利于构建以专业的资产管理和受托服务为基础、长期稳定且可持续的信托业务收入来源。
(图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截至一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同比下降7.60%至14.75万亿元,,其中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为3.54万亿元,同比增长45.72%,环比增长5.51%;占比为24.00%,同比上升8.7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63个百分点。
融资、通道业务继续降
资金信托投向结构的优化只是行业调整的方向之一。
自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信托业进入转型发展的艰难调整时期,调整的主要模式包括“压旧”“规范”和“增新”三大方面,即压降旧模式下的融资类信托和通道信托业务,按照资管新规要求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开拓符合信托本源功能的新业务。
期间,信托行业的转型成效明显,但多数信托公司也经历了资产规模和盈利数据的持续下滑。这一趋势曾在2021年末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但行业的资产结构调整仍在继续,其中最关键的即是“两压一降”,即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
从数据来看,各项业务仍然呈现“一升一降”趋势。
首先是信托资产来源。今年一季度,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和占比同比有所提升,而单一资金信托持续下降。截至一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57万亿元(增幅5.74%),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5.41万亿元(增幅22.64%),二者占比分别为52.42%、26.81%,同期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和占比分别为4.19万亿元,20.77%,同比分别下降29.92%和8.56个百分点
和晋予指出,信托资产来源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信托业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监管持续压降通道业务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信托资产功能方面,投资类信托与融资类信托也延续了“一升一降”的趋势。其中,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2.10%至8.56万亿元,占比42.45%居信托资产功能分类之首,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38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4.00%、5.49%,占比降至16.79%。同期,主要包括通道信托和服务信托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和占比也略有下降。
和晋予认为,信托资产功能结构的变化,主要缘于信托公司在监管要求和风险压力下对融资类信托规模的持续压降,以及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对各类投资信托业务的大力发展。在未来新的信托业务分类的导向下,信托资产的投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今年4月初,第一财经记者曾从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监管部门酝酿已久的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开始向各机构征求意见,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其中资产管理类信托又分为固收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混合类,与资管新规要求一致,旧的分类项目均未再出现。
其中在“消失”的原分类项中,业内尤其关注的便是持续压降的融资类业务,尤其是信托贷款的性质界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资产信托贷款“区别于为融资方创设融资工具并为其募集资金的私募投行服务”。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团队认为,此说法或意在针对信托贷款等业务,促使信托公司从“投行”角色回归资产管理机构的受托人本源。
从最近几年的整改方向来看,资金信托的主要运用方式已经逐步向投资转移,贷款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资金信托中的贷款规模为3.81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1.11%、4.82%,占比25.82%延续了近三年来的下降态势,较2017年近4成的占比明显缩水。同期,同时由于部分信托公司今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规模为同比大幅增长119.23%至5.57万亿元。
和晋予认为,尽管一季度信托业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面临一定压力,但行业稳中求进、创新转型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变。尤其是随着未来新的业务分类体系下,信托行业可以在稳定经济增长、支持资本市场、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更好地把握机遇。